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十四五”時期,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近年來,黃河故道地區高度重視林果產業發展工作,將林果產業作為助推農民增收、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其中,山東冠縣依托梨產區優勢,不斷優化梨產業品種結構,積極創建鴨梨品牌,并借勢“中華第一梨園”生態旅游品牌,加快農旅融合發展;河南虞城田廟鄉以果為媒,積極建設優質水果生產基地,建成多個林果村,同時策劃梨園旅游線路、梨園廣場、果品交易中心等,全力打造“虞北果鄉、梨花小鎮”;安徽碭山縣大力發展酥梨產業,并通過促進水果精深加工、倉儲及物流一體化融合,發展鄉村旅游來增加酥梨產業的附加值;而鹽城黃河故道地區作為鹽城市重要的林果生產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果樹,推廣果樹栽培新技術,使廣大果農得到實惠,經濟狀況得到改善,并逐步形成濱海現代農業園區萬畝蜜梨基地、黃圩千畝黃桃基地、七套十里桃源等特色果品基地,果品生產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經濟和社會效益良好,但同時,當地林果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為促進林果產業的提檔升級,本文將針對鹽城黃河故道林果產業的發展現狀,對林果產業的優勢與機遇、劣勢與挑戰進行全面分析,并探索林果產業未來的發展路徑。

鹽城黃河故道地區林果產業發展現狀
種植規模林果產業是鹽城黃河故道地區的優勢特色產業,主要分布在羊寨鎮、天場鎮等鄉鎮的堆上區域。在種植規模方面,故道地區果園面積2016年至2017年增幅較大,2017年至2018年略有縮減(見圖3);截至2018年底,果園面積約為42811.8畝;在果品產量方面,從整體上看,近年來故道地區果品產量平穩上升(見圖3);截至2018年底,果品產量約46327.9噸;分鄉鎮來看,僅天場鎮和小尖鎮果品產量略有起伏(見圖5)。在品種方面,以蜜梨、黃桃、薄殼山核桃、蘋果為主,由于黃河故道沿線為國內最宜種植梨地帶,當地蜜梨品質較高,已成功注冊“濱海大套蜜梨”國家地理標志;而大套蜜梨主產區位于濱海現代農業園區,園區已建成大套蜜梨5000畝。另外,當地著力發展設施栽培,目前已建成以大棚西瓜、葡萄、草莓、棚架瓜蔞為主的高效農業示范帶9.60萬畝。




裝備能力故道地區林果產業的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不高,果品主產鄉鎮中僅阜寧羊寨鎮擁有水肥一體化綜合調控站,而響水、濱海縣的多數果園缺乏水肥一體化設備,自動排灌、半機械鋤草等設備的普及度也不高,多數環節仍以人工維護、采摘為主,經營管理較為粗放。此外,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農業科技基本未見應用。
產業化程度林果經營主體數量較少,主要包括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林果企業或專業合作組織運行機制尚不完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處于起步階段,不能發揮引領和帶頭作用,致使相當一部分農戶仍限于一家一戶單兵作戰,社會化組織程度較低。在林果加工方面,果品以鮮食為主,采后清洗、分揀、包裝等初加工業態較少,并且采后處理多通過人工方式進行。部分鄉鎮有發展果脯、果酒加工,但因體量與規模小,無法滿足區域消費需求。
銷售體系林果產品主要通過農民經紀人、經銷商、電商平臺等渠道進行銷售,但縣域之間未達成合作,無統一的銷售組織(平臺),桃花源景區黃河故道林果交易中心市場效應未體現;銷售市場整體較為分散(包括江浙滬、廣東等地),無核心靶向銷售市場。
品牌建設情況林果品牌建設具備一定基礎。其中,濱海大套蜜梨已注冊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堆上生產的桃緣牌紅富士蘋果,先后被評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名牌產品、江蘇省無公害產品。此外,李陽西甜瓜、果林草莓、羊寨蘋果等品牌均具備一定的知名度,深受當地消費者的喜愛。
鹽城黃河故道地區林果產業綜合評價
優勢與機遇
1. 國家政策帶來了發展機遇
目前,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和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林果生產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創造了全面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近年來,農業部、林業部制定的全局性和戰略性的果業結構調整對策,有力地指導了鹽城黃河故道地區果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國家全面取消農林特產稅和農業稅,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種植特色林果的熱情,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產業已成為農民群眾的自發行動。
2. 自然條件適宜
本區域位于暖溫帶南緣,屬于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00—1000毫米,汛期(6-9月份)降雨占全年的70%;多年平均氣溫為13.8—14.8℃;大于0℃以上的活動積溫為5000℃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200—2400小時,無霜期210天;全年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20千卡/平方厘米。光熱水條件充足,有利于林果的優質高產。在土壤方面,黃河故道是黃河長期南侵奪淮入海留下的黃泛帶,由于地處黃泛沖擊平原,土壤類型為黃潮土類沙土屬﹐適宜發展林果種植[3]。
3. 生態環境潛力大
由于故道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工業欠發達,環境污染較輕,加之林木茂盛,使得該區域環境清新優美,為優質林果帶的生產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通過培植品牌,可以大規模發展綠色、有機林果產品,提高品質,創樹品牌,大幅度增加農業產值和農民收入。
4. 技術優勢大
近年來,故道地區與中科院果樹研究所、江蘇省農科院、南農大等科研院校積極開展合作,引進豐冠蜜梨、豐水梨等新品種,推廣高效密植、獨干密植、生態循環等新技術,并計劃引進無人機智能化病蟲害防治技術,示范帶動周邊農戶改變傳統種植方式。此外,濱海現代農業園區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朗坤農科園,科技含量較高,項目建成后,將引入先進的農業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以及數字農業測控裝備,故道地區可依托朗坤農科園的技術優勢,發展“智慧果園示范園”或“人工智能果園示范園”,全面提升林果產業現代化水平。
5. 市場需求空間大
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與需求層次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故道地區除本地市場外,還擁有上海這一巨大的消費市場,上海市民對林果產品營養價值的要求較高,有較強的林果產品消費愿望,同時也具備相應的消費能力。隨著高端林果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不斷提高,當地林果產業的發展前景愈加明朗。
劣勢與挑戰
1. 果園標準不高
故道地區多數果園的生產水平不高,機械化程度不足。果園的栽培管理多處于粗放、低端的階段,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操作不到位,且矮化密植現象較普遍,短期雖能提升產量與效益,但不利于機械化設備操作。此外,由于果園資金投入少,簡易化、省力化、標準化栽培及肥水一體化配套設施不全等問題較為突出,總體來說,低產、低質、低效果園占比較大。
2. 加工能力薄弱
林果加工整體較為薄弱,對水果的采后處理不足,林果產品的附加值不高,部分鮮食果品雖實現了采后清洗、分揀、包裝等簡單的預處理,但多為人工操作,且勞動力多為老年人,效率較低。
3. 品牌優勢不強
故道地區作為特色梨產區,所產梨品質較高,其中濱海大套蜜梨已申請地理標志商標,但當地并未充分利用該品牌優勢聯動經營主體,做大做強梨產業。此外,由于品牌宣傳不到位,多數林果品牌在外地知名度不高,區域影響力不足,對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大造成影響。
4. 供銷組織化程度較弱
林果產業的銷售存在“各自為營”的現象,目前仍以規模果園自銷為主,農戶自主議價權難以保障。并且故道地區13個鄉鎮缺乏統一的銷售組織(或平臺),縣域之間聯系較少,雖建有黃河故道林果交易中心等銷售市場,但區域輻射效應不足。
5. 生產技術支撐不足
梨園的主要生產者與管理者仍為知識層次較低的中老年人、婦女,林果生產管理仍主要依靠傳統經驗,使得新技術難以迅速推廣,規范、科學的生產管理方法難以實施,果品生產標準化難以實現。此外,基層果樹種植推廣較少,基層青年技術人員少,技術性指導隊伍建設不強。
6. 配套設施不足
受限于土地因素制約,相關功能性服務業配套建設難以保障。部分發展觀光采摘的果園缺乏住宿餐飲等設施,使得游客的可停留時間較短,不利于園區的長遠發展。
7.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全國果品供應淡旺季差別逐步縮小,基本做到了淡季不淡。各林果主產區都加大了結構調整力度,并呈現出參與大流通、以優質取勝的基本趨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鹽城故道地區部分特色林果產品沒有體現出品牌優勢,優質不優價,影響農民經濟收入和種植積極性。
8. 社會資本下鄉動力不足
目前,資金、技術、人才向黃河故道區域流動仍有諸多障礙,資金穩定投入機制尚未建立,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尚不完善,使得社會資本下鄉動力不足,多數鄉鎮對大型林果企業的招商存在一定困難。未來,需進一步完善故道區域稅收、擔保、貸款、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優化企業創新、人才創業的環境,從而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故道地區的林果產業建設中。
推進鹽城黃河故道地區林果產業發展的建議
優化品種結構對故道地區林果的品種結構進行優化,以梨、桃為主導,發揮特色梨產區優勢,重點圍繞大套蜜梨,合理搭配早中熟品種,壓縮蘋果產業,同時兼顧設施葡萄、無花果等高效益產業,實現利益最大化。此外,積極引進適合本地區的高端品種,發展火龍果、百香果、棗等品種,豐富故道地區林果品種結構。
提高果園生產水平對現有果園進行提檔升級,減小種植密度,推動機械換人,打造輕簡化果園。增強施肥、灌溉、驅蟲等重要環節的機械化水平,將果園機械率提升至鹽城平均水平。此外,依托朗坤農科園的先進技術,建立“智慧果園示范園”或“人工智能果園示范園”,推進物聯網實驗示范和遙感技術在林果產業中的應用。
提高林果初加工水平以林果產業的初級加工為重點,推進林果原產地實現分級、貯藏、保鮮、烘干,提高原料供給質量。積極招引相關加工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改造、購買及提升加工裝備[4],改造和新建水果產地預冷、銷地冷藏和保鮮加工設施,提高采后清洗、分級、預冷、保鮮和包裝等商品化處理水平,從而促進水果產業鏈、價值鏈實現縱向延伸發展。
拓寬林果產業業態依托桃花源景區、梨花語景區、十里桃源等重點園區,將林果基地精心建設成集生態游覽、休閑度假、觀光采摘、種養體驗、科普教育和康體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游景區,打造林果產業的多元業態[5]。同時積極舉辦林果采摘節、果樹認領、果園滑草等活動,讓游客通過趣味互動體驗休閑農業樂趣。
加強農技推廣加強故道地區的農技推廣工作,積極推廣高效密植、獨干密植、生態循環等新技術,引進無人機智能化病蟲害防治技術,示范帶動周邊農戶改變傳統種植方式。此外,加大技術宣講培訓力度,向種植戶普及推廣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在栽培管理的關鍵節點,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培訓,提高林果產業從業者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栽培管理水平。
小結
林果產業是鹽城黃河故道地區的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林果產業對于提高當地收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林果產業進行提檔升級,要從優化品種結構、提高果園生產水平和初加工水平、拓寬林果產業業態、加強農機推廣等多方面著手,逐步推進林果產業的規模化經營,打造覆蓋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未來,在轉型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當地特色林果產業的發展,必將帶領鹽城黃河故道地區農業邁入更加輝煌的發展階段。
農業規劃咨詢:市縣十四五農業農村規劃、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都市農業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規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公園、農業產業集群、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農業農村投資機會研究、涉農企業戰略咨詢、農場園區企業管理咨詢等業務。
聯系方式:025-69853799、15996370505(微信同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