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由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通州區農業農村局、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農富通首席專家張天柱代表課題組發布了《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發展研究報告(2020)》(簡稱《報告》)。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發展研究報告(2020)》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簡稱農高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農業高新技術為支撐,集聚各類要素資源,提升農業產業創新研發、科技孵化、社會化服務等能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通過農高區建設發展帶動地區農業現代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打造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的新局面,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和四化同步發展。
《報告》共分為八個部分,第一章為高新技術示范區的發展概述;第二章與第三章闡述了農高區的內涵、外延以及國內外農高區的發展現狀;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別從農高區的建設思路與發展定位、發展方向、發展建議與對策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第七章介紹相關專家對農高區建設的觀點;第八章為農高區典型案例與分析。
我國高新區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也有30多年,大體也可分為三個階段,即醞釀成立期(1980-1990年)、創建成長期(1991-2008年)、二次擴張期(2009-2015年)。農高區的發展最早始于1997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立的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且規定楊凌農高區管委會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及部分省級行政管理權,享受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國家對農業的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開發的各項優惠政策,并納入國家高新區管理。經過20年探索,我國農高區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截止到2019年年底,從全國來看,能夠查閱到的各類農高區共有43個,其中國家級4個(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省級24個、其他農高區(包括無級別和正在籌劃建設中的農高區)15個,主要分布于東部區域(占72.1%),僅有少數分布于中西部地區(占27.9%%)。總體上,經濟發展水平高、農業產業與科技水平高的地區農高區分布多。

農高區的建設對于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和創新創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戰略舉措;是培育和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高地,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必然選擇;是系統解決區域農業共性關鍵技術,推動區域產業升級的重要杠桿;是加快形成科技創新引領、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載體。

本《報告》由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中農富通鄉村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編撰,圍繞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示范區(農高區)的概念、內涵、發展概況、規劃建設思路、主導產業選擇及發展趨勢展開探討敘述。并引述國內多位專家關于農高區建設發展的觀點,對農高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指導意見。最后選取國內外農業高新技術園區發展的經典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農高區今后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農業規劃咨詢:市縣十四五農業農村規劃、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都市農業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規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公園、農業產業集群、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農業農村投資機會研究、涉農企業戰略咨詢、農場園區企業管理咨詢等業務。
聯系方式:025-69853799、1599637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