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第八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2018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創新路徑探索論壇”專題研討會上,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臧日宏作了《金融支農模式創新促進一二三產融合》主題報告,介紹了農村金融的必要認識、戰略布局以及融資之術。

在討論農村金融問題之前,首先要從宏觀角度討論在農村發展過程中,每個人應該有的一些認識。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偟膩碚f當今社會面臨的就是資源爭奪戰。
我們都說農村金融難,那么農村金融到底難在哪里?農村金融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難題,其難點在于涉及面廣、需求分散、風險較高、季節性強、政策信貸擠出效應、基礎設施差等。據2013-2017年統計局發布的《年薪收入報告》可以看出,農林牧漁收入一直排在最后。農業收入低是什么造成的?是由農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受到農業本身的生物規律性特質所影響。要發展農業,一定要將所有農產品生產看成是原料生產,堅定不移走以工補農之路。金融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所以在提到農村金融這個問題時,一定要在大背景下把握這個趨勢。

圖片:新華網
農村金融戰略布局
要解決農村金融問題,就要明確農村金融如何布局的問題。主要就是以下幾點:
一是遵循邏輯,發揮優勢,創新農村金融模式。傳統的農村金融模式在資金來源、成本和可持續性等問題上極大地限制了農村金融的影響力和生存能力。新型金融模式主要關注可持續的金融制度和金融體系。在宏觀上通過金融自由化改革來促進農村金融體系和市場的形成;在微觀上通過融合微型金融的信貸技術和制度來實現農村金融組織的自我持續。
二是要上下聯動,互利共贏,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的發展。優化縣域金融機構網點布局,鼓勵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產學研結合。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第四是創新訂單農業。解決誠信問題,鼓勵發展股份合作。
三是多管齊下,多策并舉,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金融不僅包括銀行,還有證券、保險、期貨等。除此之外,農村金融還有產業鏈金融、互聯網金融、政策金融、村鎮銀行、小額信貸、合作金融、資金互助會等。其中產業鏈金額的發展至關重要,產業鏈金融讓農民與銀行平起平坐,互利共贏。

農村金融的融資之術
解決融資問題,首先要明確的是融資渠道,即要到哪里找錢。融資方向歸納起來有個人、企業、銀行、政府、市場。第二是走什么道路,其實是國家金融政策的表現。第三是用什么手段。商業信用、銀行信用、租賃信托、供應鏈金融、典當、債券與股票、產業鏈基金、政府資金,這都是我們使用的手段。
第一是找準融資方向。不同銀行的投資方向不同,結合自己的需求類型找準銀行,才能夠真正解決融資問題。例如:農發行的投資方向聚焦糧食收購、重大水利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郵儲銀行聚焦市、縣分支機構信貸服務等。
第二是利用好抵質押貸款。國家明確農村也可以采取抵質押貸款,例如企業廠房、機器設備抵押和存單、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業務;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收費權、特許經營權等擔保創新類貸款業務;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
第三是針對不同主體,提供小額信貸。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的季節特點、貸款項目生產周期和綜合還款能力等,靈活確定農村小額貸款期限,推廣“一次授信、隨借隨還、循環使用”,改變“春放秋收冬不貸”和貸款不跨年的傳統做法。
第四是全面認識并用好融資租賃。融資租賃是發達國家的農場主購置農機設備的首選方式,在我國其他大型設備購置領域也已普遍應用。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68號)和《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69號),鼓勵融資租賃公司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積極開展面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租賃業務,解決農業大型機械、生產設備、加工設備購置更新資金不足問題。
農業部于2015年在新疆棉花主產區開展了融資租賃試點,有力促進了大型采棉機的推廣,提升了新疆棉花機采率。實踐中,各地正積極探索將融資(金融)租賃模式推廣應用到中小型農機具采購和設施大棚建設中。
第五是強化風險共擔,充分發揮農業信貸擔保作用。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在法規允許、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擔保放大倍數,不得違規收取保證金。繼續加強與保險機構合作,創新“信貸+保險”服務模式,提高農業保險覆蓋貸款產品的水平和范圍。
第六是利用好資本市場,開展債券融資。我國私募發展的特點是“重股票、輕債券”,07年開始國家意識到要齊頭并進發展,出臺了很多鼓勵企業發行債券的條件。中央工作會議提出大力鼓勵企業發行債券。

總結來說,農村金融要發展起來,可以通過發行債券、三權抵押、質押、信托、典當等途徑實現,要完善縣級金融機構設置,讓普惠金融的陽光雨露惠及千家萬戶。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田園綜合體規劃、農業(旅)綜合體規劃、國家農業公園、農業嘉年華規劃、農業產業集群規劃、農村一二三融合規劃、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規劃
座 機:010-62335590
晉老師: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