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農業農村局、體育局:
為打造農民體育工作標志性成果,迎接建國75周年,根據《“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工作方案》有關要求,決定組織開展2024“鄉約浙里”農民籃球賽(村BA)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辦賽目的
增強農民群眾健身健康意識,活躍鄉村體育文化,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農體賽事與鄉村發展、建設、治理深度融合,全面展示“千萬工程”偉大實踐給浙江鄉村帶來的歷史性蝶變,助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以標志性農體賽事助力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
二、辦賽原則
(一)堅持農民主體。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積極動員群眾參與,以農民群眾為主體組建參賽隊伍。
(二)堅持務實節儉。充分利用現有場地設施簡約辦賽,不鋪張浪費、不搞形式主義、不增加基層和農民負擔。
(三)堅持農趣農味。注重賽事活動與鄉村特色資源、農事節慶等深度融合,體現鄉土鄉情鄉韻。
(四)堅持安全有序。始終繃緊安全辦賽這根弦,科學制定應急預案,加強全過程風險管控,確保賽事安全平穩有序。
三、賽事安排
比賽分基層賽和總決賽兩個階段進行。
(一)基層賽。組織推動縣(市、區)以鄉鎮(或行政村)為單位組隊開展基層賽,鼓勵將鄉村球場作為比賽場地;注重賽事與農事節慶、產品展銷、鄉村旅游等活動相結合,辦出農趣農味。已經開展過市、縣級比賽的可不重復辦賽。
(二)總決賽。在基層賽基礎上,由各市推薦代表隊參加省總決賽,具體安排見附件1。省總決賽計劃于9月份舉行,地點在諸暨市。
四、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要切實加強對賽事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積極動員推動、嚴肅賽風賽紀、落實安全責任,確保基層賽順利開展。
(二)加大宣傳推介。要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多渠道講好農民體育生動故事和“千萬工程”精彩蝶變,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輿論氛圍。各地在開展基層賽時的好經驗好做法請及時報送省農業農村廳、省體育局。
(三)做好組隊報名。各市要按照總決賽競賽規程要求,嚴把運動員資格審查關,認真做好總決賽代表隊組隊工作。總決賽報名表(附件2)和相關材料(隊員居民身份證、戶口本、人身意外險、參賽安全承諾書等)掃描件請于8月31日前報送至省鄉村振興促進中心。聯系人:宣建國,電話:0571-86758376。
附件:1.2024“鄉約浙里”農民籃球賽(村BA)總決賽競賽規程
2.2024“鄉約浙里”農民籃球賽(村BA)總決賽報名表
3.參賽安全承諾書
附件2-3.wps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浙江省體育局
2024年8月8日
附件1
2024“鄉約浙里”農民籃球賽(村BA)總決賽競賽規程
一、組織機構
(一)主辦單位: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體育局
(二)承辦單位:浙江省鄉村振興促進中心、諸暨市人民政府
(三)協辦單位:浙江省農民體育協會、浙江省籃球協會、諸暨市農業農村局、諸暨市教育體育局
二、競賽項目
男子五人籃球賽
三、組隊要求
參加省總決賽的市級代表隊須符合以下要求:
(一)組隊方式
1、組隊資格:以鄉鎮或涉農街道為單位組隊。
2、組隊名額:各設區市限報一支球隊,原則上推薦基層賽冠軍隊參加;總決賽承辦縣(市、區)作為東道主增加一個名額。每隊報送領隊1—2名、教練員1名,球員總數不超過12名。每隊允許3名球員來自同一縣(市、區)的不同鄉鎮。
3、球隊名稱為“鄉鎮名”籃球隊。
(二)球員資格
1、在中國出生且具有中國國籍。
2、居民身份證和戶口簿均顯示其住址在鄉鎮及以下(集體戶口不能參賽),且戶口遷入時間須滿一年,若身份證與戶口薄首頁地址不同,以戶口薄首頁居住地為準。
3、年齡在18周歲以上。
4、公職人員(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編人員)、現役軍人、在校學生(具有全日制學籍的高中生、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不得參賽。
5、曾在中國籃球協會CBA、NBL、超三聯賽注冊過的球員不得參賽。
本次比賽聘請公安機關參與資格審查,以上要求如有違反,將取消代表隊參賽資格。
四、競賽規則
參照中國籃球協會審定的最新《籃球競賽規則》《籃球規則解釋》執行。賽制采取“小組循環賽+淘汰賽”方式決出最終名次。
五、參賽費用和獎勵
一、參賽球隊往返交通費自理,賽事期間食宿費用由組委會承擔。
二、比賽設置冠、亞、季軍和優秀組織獎等獎項。本次比賽名次靠前的隊伍,優先推薦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農民籃球賽。
六、成立組委會
成立2024鄉約浙里農民籃球賽(村BA)組委會,統籌協調賽事活動,確保賽事公平公正、安全有序。
七、其他
本競賽規程的內容由比賽組委會負責解釋。
農業規劃咨詢:區域農業農村發展規劃、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都市農業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規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公園、農業產業集群、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農業農村投資機會研究、涉農企業戰略咨詢、農場園區企業管理咨詢等業務。
聯系方式:025-69853799、15996370505(微信同號)




